每周一書之「刺身」——藝跡文化推介《日本味兒》
近日日本政府通過的福島核洩漏廢水排放到太平洋,此事不但影響很多熱愛日本刺身的香港人,當中的眾說紛紜也在社會上造成不少迴響。今次介紹的這本書《日本味兒:這不是一本簡單的美食書》不只是一本飲食書,作者從日本的美食看其文化,以及他們對於生命的態度。
我們常吃刺身,但又知不知道刺身的起源呢?「刺身」這個名字感覺很奇怪,讓人聽起來有點不舒服。這個名字的是由魚被切片盛盤,最初稱為「切身」。但是在武士道盛行的地方,切身讓人擁有聯想到切腹,很不吉利。因此後來才改為「刺身」。
原來「刺身」的前身是「膾」,在《詩經》和《禮記》已有記載。在江戶時代後期,《松屋筆記》記載:「從鱠中刺身這樣一種名目,並且由此誕生了一種刺身的製法,大概是起始於足利將軍(室町幕府)的時代。」由此可見,早在江戶時代,已有平民百姓食用刺身了。雖然刺身不用烹調,但是要預備的也不少,而刺身著重刀功,刀具是非常重要的。以書中「刺身」的一章為例,作者詳盡地剖析吃刺身的藝術,不單只從挑選魚類說起,還有如何挑切魚、製作配刺身的醬油等。
書中還有介紹多款日本傳統美食,例如懷石料理、天婦羅、和果子等,我不禁讚嘆日本人對食物和美學的追求。若果深夜閱讀此書,必需預備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