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介 Book Reviews

每周一書之「運輸哥哥」——藝跡文化推介《潮浪群雄1——那些做電影的人》

我們不僅要感謝那些幕後英雄,如運輸哥哥,也要感謝那些一直創作的人,如漫畫家、導演、編劇等。這些創作人用他們的才華和創意為我們帶來了無數精彩的作品。 藝跡文化今個星期介紹小莊的作品《潮浪群雄1——那些做電影的人》。這本漫畫正是向八十年代的台灣電影人致敬,記錄了他們在還未成名之前所經歷的困難和努力。這些無名導演如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段鍾沂、侯孝賢、朱天文、陳坤厚等人,面對多次退稿、資金不足和沒有收入等挑戰,卻從未放棄。他們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使得台灣電影走向了輝煌,我們才有機會欣賞到這些優秀的電影作品。 這本漫畫獲得入圍第十四屆金漫獎年度漫畫獎,足以證明其優秀之處。小莊筆下的人物繪畫精湛,人物表情豐富,色彩運用迷人,使得故事更加生動有趣。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八十年代台灣電影的歷史,感受這些電影人的辛酸與堅持。 如果你對電影歷史、台灣電影或者漫畫藝術有興趣,這本《潮浪群雄1——那些做電影的人》絕對值得一讀。它不僅是一個致敬,更是一個紀錄,讓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這個時代的台灣電影。同時,也讓我們對那些默默耕耘、不怕失敗的人們表示感謝和敬佩,因為沒有他們,我們就無法欣賞這些精彩的電影作品。

Dec 16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隨遇能安 ?」——藝跡文化推介《藝術家之死》

確實,在香港這樣的地方,創業和經營一家書店或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確實面臨許多困難。空間問題、銷售壓力以及藝術與金錢的關係等都是挑戰。然而,雖然困難,但並不代表不可能成功。 《藝術家之死》這本書似乎提供了一個實際的探討藝術與金錢關係的觀點。一般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將藝術與金錢聯繫在一起會玷污藝術本身,認為藝術應該純粹存在,不應受到金錢的影響。然而,在歷史上,例如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被視為工匠,用藝術換取金錢是被接受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觀念逐漸轉變,並帶有反資本主義的色彩,認為藝術應該反對市場,投身於社會革命。 成為一個藝術家確實是困難的,生計也很艱難。作者提到困難程度有不同等級,這不僅決定你有多少時間可以從事藝術創作,也決定你的藝術成就和收入的多寡。然而,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所有的藝術都變得廉價和匆忙消費。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煩惱,閱讀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Dec 15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尹光」——藝跡文化推介《世界太無聊,我們需要文藝復興》

如果用今日介紹嘅呢本書去做一個比較,尹光嘅忽然爆紅,好可能可以歸功/歸咎於「樂壇太無聊,我們需要少理阿爸」。 雖然用尹光呢件單一事件,好難稱得上能夠同文藝復興整個藝術運動去比較。但係尹光忽然被重新發掘,撇除公關因素,或多或少來自普羅大眾對於現時香港樂壇氣氛嘅一種宣洩。從某知名論壇嘅觀察所得,對尹光投支持票等同以行動否定某當紅組合,是抗拒服從主流嘅反抗,而並非單純「復古」。 咁點解店長又會用呢本書去比較呢?雖然呢本書嘅作者一開頭就用「復古」兩個字去概括文藝復興呢四個字,但係細心啲睇落去,作者咁講無非係想引你繼續睇落去,而唔係拎住本聖經咁厚嘅藝術歷史書。正因為唔少人都以為文藝復興就係等同「復古」,作者開呢個頭係好聰明。不過再睇落去,作者的確成功用平民化嘅語言同例子同讀者逐一剖析文藝復興唔同時期嘅重要人物,由中世紀開始梳理當時社會背後發生緊乜嘢事,驅使到整個文藝復興運動一步步咁發展。作者提及九個重要人物同家族嘅故事,而部分人物相信大家都唔會太陌生,例如有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等。就算大家覺得讀幾百年嘅藝術史係太heavy,淨係呢幾個人物嘅故事都非常值得大家知多啲。 尹光,分分鐘可能係香港樂壇文藝復興嘅第一炮,不過請你放開明禎BB先。

Dec 05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秋來也秋去」——藝跡文化推介《古典洋裝全圖解》

《古典洋裝全圖解》莉蒂亞.愛德華 Lydia Edwards 著近年的秋天愈來愈短又愈來愈遲,秋意更是短暫得可貴。我們現代人在秋天的時候穿著單薄,日本人甚至發明了暖包、暖貼來保暖,年輕一代都貼在身上。至於古代人如何保暖呢?今期藝跡文化為你帶來愛德華所著的《古典洋裝全圖解》。歐維德(Ovid)曾寫道:「我們都是衣服的俘虜,珍寶黃金掩蓋一切;而女人卻是其中最微末的一部分。」要了解古代人如何保暖,首先需要了解他們的穿衣方式。該書中包含多張插圖,可以清楚了解1550年至1970年間洋服的變化。例如,在16世紀時,大不列顛女王伊莉莎白和英格蘭女王的服裝受到男性服裝的影響,具有皺褶高領、肩翼和假垂袖等元素。該書以照片形式呈現,其中一些較早期且較難尋找的歷史資料幸運地被當時的畫家記載下來。其中一件有趣的例子是1800年的平紋細棉布外衣,它的腰線較高,使得穿上後胸部特別凸顯,並多使用來自印度的平紋細棉布。甚至英國小說家Jane Austin在她的作品《諾桑覺寺》中嘲笑人們對平紋細棉布品質的苛求程度。這本書是時尚歷史學家Lydia Edwards的著作,她寫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整理服裝史。她走訪了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美國、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多間博物館和大學,收集資料並進行歷史研究。該書收錄了九十五件經典洋裝的圖解,作者詳細分析了每件洋裝並在每張圖旁加以說明。洋裝的設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想知道他們當時穿衣服要花多少時間呢?這就留待讀者們去揭曉吧!——————▎藝跡文化 𝗠𝗜 𝗦𝗣𝗔𝗖𝗜𝗨𝗠 𝗖𝗨𝗟𝗧𝗨𝗥𝗘 @mi.spacium.culture▎超過1000本藝術、設計、攝影、戲劇書▎透過書舍平台,定期舉辦以藝術為題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等社區活動🛍網店購物🛒 https://mispaciumculture.com 

Nov 24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白日之下」——藝跡文化推介《第六病房》契訶夫 (Anton Pavlovich Chekhov)著

電影《白日之下》上映不久它的影評好像不錯,適逢今期的題目是這部電影,更加快了店長們去觀看的慾望。看過之後,感覺是近來看過最好的港產片之一,基於真實社會悲劇下改編,還探討了現行社福甚至法律體制對弱勢社群的不公。比起同類探討法律的電影,不是只以口號式的吶喊(法律面前、窮人含X)去招來,其「無聲吶喊」更顯力量。電影以多件老人院舍性侵及虐待老人作為題材,包括2016年康橋之家院長涉嫌性侵院友、大半年內六人離奇死亡事件,以及2015年劍橋護老院虐待院友事件為題材。根據電影描述,長者居住的私營老人院環境惡劣,看護經常使用暴力對待無從反抗的長者和不同能力人士,店長便想起了契訶夫的《第六病房》。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這部長篇小說寫於1892年,雖然這作品已經在很久以前寫下,不過即使過了很久,這部小說仍然很值得閱讀。書中描寫一所瀰漫着污濁空氣的精神病院與《白日之下》的老人院幾乎一樣:不人道的環境、惡劣伙食、粗暴的工作人員。精神病院和病室的種種弊病的描寫,塑造了醫生安德烈與「瘋子病人」格羅莫夫這兩個知識分子的典型。書中主角對於「正常」與「不正常」,「病」和「痛苦」的討論、反應和行動,其實是透過整座精神病院放諸於當時的俄國。以這種眼光去看待現今的香港社會,其實亦能令讀者產生諸多聯想。《白日之下》的老人院居住者,並非對自身處境無知,更多的是無可奈何的悲愴。——————▎藝跡文化 𝗠𝗜 𝗦𝗣𝗔𝗖𝗜𝗨𝗠 𝗖𝗨𝗟𝗧𝗨𝗥𝗘 @mi.spacium.culture▎超過1000本藝術、設計、攝影、戲劇書▎透過書舍平台,定期舉辦以藝術為題舉辦專題講座、工作坊等社區活動🛍網店購物🛒 https://mispaciumculture.com

Nov 17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生仔派兩萬」——藝跡文化推介《Lungs – A Play by Duncan Macmillan》

最近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了一項鼓勵市民生育的政策,即「生仔派兩萬」。我想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在本周藝跡文化將介紹一部名為《Lungs》的劇本,該劇探討劇中一對情侶對於生育這一議題的不同觀點。《Lungs》是由來自英國的編劇Duncan Macmillan撰寫的一部短劇。劇中只有一對情侶,他們在生孩子這個議題上存在意見分歧,並引伸至環保問題,甚至引發了情侶間的爭吵。編劇通過情侶的矛盾將觀眾帶入劇情,並進一步表達了他們對世界的觀點。 “I could fly to New York and back everyday for seven years and still not leave a carbon footprint as big as if I...

Nov 03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淡季」——藝跡文化推介《不只是消費:解構產品設計美學與消費社會的心理分析》

寫每周一書的挑戰,最大的困難之一是根據邀稿要求選擇適合的書籍,有時選書所花費的時間甚至超過了書評的撰寫時間。此外,作為一家網上書店,我們需要更多的宣傳以增加曝光率,尤其在淡季時更需要努力。因此,本期每周一書的主題是淡季,我們選擇了一本關於產品設計對消費心理學影響的書籍。 這本名為《不只是消費》的書集結了文化批評、藝術理論和消費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的內容。作者Wolfgang Ullrich在2007年至2012年間撰寫了多篇關於消費理論的文章。書中收錄了他在設計學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教授「消費者學程」時使用的相關教材和專欄文章,作者還以日常消費品如胡椒罐、沐浴乳、礦泉水、巧克力為例,建構對消費文化的深度思考。他說明消費者對某些商品的心理認知,認為這些商品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高劑量安慰劑的作用。例如,有人購買減肥書,認為這會進一步激勵他們減肥的決心;有人購買語言學習書,認為閱讀完書後就能輕鬆掌握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消費者每天都自願地將品牌設定的情境框架填補到他們內心的空缺中。 作者對於消費文化的分析非常精準,讓讀者能夠重新認識消費文化中的各種迷思。我推薦這本書,原因在於作者對於消費文化有獨到的見解,他的分析能夠讓讀者重新思考消費文化中的各種問題。 希望讀者閱讀這本書後,將對日常消費文化的風格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更加支持本地獨立書店,讓我們在淡季中度過寒冷時光的時候不再那麼孤寂。

Oct 27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加沙」——藝跡文化推介《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

在每周一書的邀稿語中,我們原本計劃介紹一本德文攝影集,但後來發現之前已經介紹過幾本類似的書籍,並且在去年十二月的「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中也提到了與戰爭相關的攝影集《Et Dieu Créa La Guerre》(英文:And God created war)。對於有興趣的讀者,建議可以再次閱讀該書介。 雖然我們的書店沒有關於以巴問題的精選藏書,但今天我要介紹的書確實與戰爭有關,是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的著作《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這本書收錄了伊恩布魯瑪在《紐約書評》上發表的二十八篇散文,其中包括他過去發表的藝術評論和歷史散文。他在學術知識上造詣深厚,書中引用了眾多知名人物的名字,可能是因為他從小就喜歡閱讀知識分子的文章。他描寫了被狂熱歷史所犧牲的受難者,儘管內容充滿悲傷,但他的文字絕不過分情感化,而是希望讓讀者正視歷史。他的文章不僅涉及戰爭,還包括藝術、電影、音樂、繪畫、社會運動和同性戀等議題,並直言藝術家在作品中揭露文明背後的黑暗面,以回應強權壓迫所帶來的殘酷現實。然而,這些藝術家和導演都深受法西斯主義的影響和苦難,包括德國和日本的畫家和作家,如馬克斯・貝克曼、喬治·葛羅斯、克希那、三島由紀夫、橫尾忠則,以及導演如荷索、法斯賓達、黑澤清、史貝柏格等。 在這本書中,他還探討了一些有趣的主題,例如亞洲各地的主題樂園現象,以及人們現在更關注的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處境。他編排的文章非常巧妙,從德國納粹徵稅問題談到日本參戰,並將焦點放在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身上。他認為戰後的納粹猶太人逐漸發展出集體創傷的體驗。作者以不同的人物作為切入點來討論戰爭,他分析了納粹佔領下的巴黎、被轟炸成廢墟的柏林,並直言《安妮日記》是滿足大眾對寬恕的渴望。

Oct 20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運動」——藝跡文化推介《圖解大相撲》

今屆亞運會最令店長T感到興奮的,除了香港在多個項目上奪得殊榮,還有電競比賽被納入正式項目。事實上,不少亞運和奧運會的項目都會隨時間的推移增刪。今期書介我們為大家帶來一本關於日本相撲的書,相撲不是亞運會和奧運會項目,但相撲手們的訓練和生涯和其他運動員分別卻不大。翻查資料,要被列入夏季奧運項目的運動,必須在四大洲至少有75個國家或地區被廣泛地進行,因此,不難想像為何相撲並不包括其中。店長更加發現了一個以非奧運會項目為主的「世界運動會」,相撲便是其中一項了。 這本《圖解大相撲》用了大量精美插圖,為讀者詳細展示相撲這項日本國粹的一切。書中開篇就用了7組跨頁繪圖,運用超有趣的切入點,分別講解了相撲手的一生、相撲年度行事表、比賽流程、相撲部屋的一天等等。此外,更加有從觀眾角度出發的觀賽攻略,包括各大場地的座位表、比賽日程、相撲招式和相關儀式的術語等等。相信讀者看完此書,下次去日本就可以用全新角度去欣賞這種競技運動。

Oct 13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那年盛夏」——藝跡文化推介《膽小別看畫IV:看穿人性陰暗與畫作背後的複雜心機》

店長收到今期題目之後,雖然已經立刻開始追看這齣電視劇,但截稿前只能追到第八集,所以只能就頭八集的觀感推介一本讀物。劇中「綻放如花」的驚慄畫面,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衝擊,相比之下,劇中人物的行為和互動可能更加恐怖。雖然一眾學生受到無形之手「Admin」的威嚇下行事,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完全沒有選擇的餘地。當然,為了戲劇效果,編劇必然要寫出一些橋段把故事推進,亦都需要多元的角色設定去刻畫人性的陰暗和美善。 今期介紹的讀物是《膽小別看畫》系列的第四本,這個系列所介紹的西洋畫,並不是每一幅都畫面恐怖,但作者透過剖析畫作的故事,讓讀者可以了解這些畫作背後的歷史,與及人性黑暗的二三事。作畫的藝術家以及被描繪的對象,往往都在時代洪流下失去自主選擇的空間,在自覺與不自覺之間的行為和心境下,透過畫作一一呈現。書中的一節,講述《被斬首的聖施洗者約翰》,這是一幅由義大利藝術家卡拉瓦喬繪製的油畫,畫面中可見劊子手把施洗者約翰按在地上,一旁站著下達命令的獄卒,莎樂美手拿金盤準備承接他的首級。店長剛剛看到那年盛夏中的石曉陽「處決」了一位同學,如果將他和Admin一同放進畫作當中,你認為誰是獄卒?誰是劊子手?畫作的真實故事就留待各位讀者買書發掘了。

Oct 06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騙局」——藝跡文化推介《消失的名畫:藝術史上歷經磨難或下落不明的世界瑰寶祕辛》

近日的金融騙案讓許多人都驚覺虛擬貨幣的可靠性,正所謂騙案層出不窮,自古以來只要有人類就會有騙案。今期的每週一書,藝跡文化將介紹藝術的行騙故事《消失的名畫》。 行騙從來都是比天災更何怕的人禍,人們貪婪的慾望驅使他們想透過掠奪名畫而獲取金錢。甚至乎有些藝術行騙目的是想要根絕特定文化而進行大肆破壞。荷蘭畫家Johannes Vermeer流傳至今的畫作至少有三十五件,他的畫作《合奏》卻於九十年代被偷竊並從此消失於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知名的名畫會失竊?有很多名畫背後有如人生百態,從尋回真跡到復修的過程峰迴路轉,當中經過失竊、賤賣、損毀、戰火等事件。一幅畫竟然能夠引發多國戰爭,Johannes Vermeer的其他畫作遭受二戰時的納稅德軍掠奪並燒毀。閱讀這本書,你不只是了解藝術的密碼,而是人類慾望的歷史,他們為了金錢的愚昧和悲哀也值得我們反思。

Sep 29 2023
Post by Mi. Spacium

每周一書之「門前的風景」——藝跡文化推介《空間就是權力》

說到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今期的每週一書不得不提畢恆達的這本這本《空間就是權力》。這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書籍,因為作者在書中講述的,不只是單純實體「空間」這個議題。而是從環境心理學的理論思維出發,紀錄了他的生活在城市空間的日常觀察。 畢恆達積極研究空間,並將城市很仔細地研究、觀察及分析。他不但以獨特的角度解構空間,還於每個空間配上性別。在書本上,他以「拓印」的方式展開書的序幕,讓讀者得以和空間建立親密關係。我們能夠透過「拓印」觀察城市的紋理。作者更以淺白的方式傳達了空間與社會的關係,以及複習的權力關係,例如公共空間私有化、塗鴉背後的意義等,好使我們能夠從閱讀書本中體驗空間、解讀空間並更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空間。

Sep 22 2023
Post by Mi. Spac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