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去倫敦上繪畫課:英國皇家繪畫學校的20堂課
預計運送時間:3-5工作天,順豐到付
Estimate delivery times: 3-5 days (Hong Kong) with SF Express, paid upon delivery.
預計運送時間:3-5工作天,順豐到付
Estimate delivery times: 3-5 days (Hong Kong) with SF Express, paid upon delivery.
去倫敦上繪畫課:英國皇家繪畫學校的20堂課
Ways of Drawing
作者: 朱利安.貝爾, 茱莉亞.包欽, 克勞蒂亞.托賓
原文作者: Julian Bell, Julia Balchin, Claudia Tobin
譯者: 朱浩一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24/03/01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每一個畫畫的動作裡都藏著人生密碼,
引導著我們去畫下那第一筆。__繪本作家 無尾香蕉動物學校校長 李瑾倫
繪畫能產生一股電流,而藝術便從中誕生。
讓我們進入三個空間,探索藝術家的觀點與練習。
「若要與世界互動,繪畫是最直接的方法。」
邀集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家探討各種繪畫方法,並涵蓋一系列的藝術實踐練習,展現「繪畫是自我教育的一部分」,強化表現力與觀察力,使無法親臨上課的讀者也能夠積極參與在我們這個可見的世界裡,因繪畫行為所帶來概念上的創新思考。
本書從三個空間進入繪畫課程:
第一為【畫室空間】:在「畫室」封閉空間中所做的繪畫練習。是關於注視與凝聽,或者是繪畫者的技巧如何支撐和實現藝術抱負,或者在博物館臨摹偉大石雕作品,可以帶給我們怎麼樣的收穫?或者你會聽到模特兒闡釋被畫的感覺。
第二為【開放空間】:從畫室到街頭要求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繪畫語言。我們開始想像和體驗一座城市,你如何去繪畫散步,描繪一座城市?如果你在異國他鄉作畫,會帶來怎麼樣的創作靈感?我們如何讓繪畫滲透進更廣闊的世界?
第三為【內在空間】:回歸我們繪畫的源頭,回歸到感受能力,思索驅動我們身體與思想的能量。無論是繪畫還是寫作,在紙上留下痕跡,是一個有形又詩意的過程。繪畫就是療癒,繪畫就是生活,探索自己的創作之路,鼓起勇氣去冒險、去犯錯、去無所畏懼地走得更遠。
二十堂繪畫課,無論我們學習得再多,畫畫可能會出錯,但沒有「正確的」做法來幫助你解決畫畫的問題,二十位藝術家反而是鼓勵你,去享受問題,去創造你自己的答案。透過三個空間創造性的探索,現在對你而言,繪畫是什麼呢?拿起筆,創作吧!
【編輯推薦】|畫筆變輕的那一刻
繪畫,曾經是我們如此習以為常的樂事。
擁有一個空白的下午,一盒蠟筆、一疊白花花的圖畫紙,
(有時候,甚至只需要一面白花花的牆)
任想像與色彩馳騁,紙筆間就擁有全世界的悸動。
那樣信手拈來的自由,你還記得嗎?
《去倫敦上繪畫課》是一本能夠撥撩你繪畫慾望的藝術文集。
沒有生硬晦澀的文字,沒有複雜難解的理論。
倫敦遙遠,但書中逾350幅彩圖跨越時空,將那些熱情洋溢的繪畫,
不遠千里的帶來你眼前,字裡行間處處留有餘溫。
20堂繪畫課,來自多個英國皇家繪畫學校的成員,
其中更設有章節後的「實踐練習」,將書中文字落實於你的紙筆,
讓你不得不承認,繪畫可以輕鬆好玩,更可以自然而然。
當歲月洗去你童稚的眼睛;當社會縮限你原生的審美,
這本書告訴你:繪畫,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當你將眼中所見、腦中所想,甚至心中所望,落於紙筆,
或許袒露誠實赤裸、或許稍加裝飾修裁,
那就是我們對世界的歌詠;是身體與心、眼睛與手的舞蹈。
書籍出版前,應邀為這本書撰序的多位推薦人來訊:
「這樣言之有物的書籍,對社會是重要的」
「對藝術教育圈來說,翻譯這書根本是在做功德」
「我非常感謝編輯部可以在台灣引進這本書,這是一本對的書」
這些對話不曾紀錄在書頁中,但它們給了我深刻的勇氣。
如同這本書,將再次帶給你,繪畫的勇氣。
也許時隔多年重拾畫筆的你,也將會感到指尖那份渴望馳騁的輕盈。
本書特色
「收錄了近年形形色色的藝術作品,以及與人體、城市、自然等領域相關的藝術文章和繪畫練習。本書為藝術科系學生、藝術科系教師、業餘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提供了大量的資料。」──華爾街日報
英國皇家繪畫學校(Royal Drawing School)
原為「王子繪畫學校」,由威爾斯親王和藝術家凱薩琳.古德曼於2000年創立,2014年女皇授予王室頭銜,改為「英國皇家繪畫學校」。
這是一間向所有人開放全職與兼職繪畫課程的非營利獨立機構,原本只有一間畫室與四十名學生,現在透過一年制繪畫課程與一年制基礎課程,讓學員持續探索繪畫技巧。
繪畫,是能與這個世界產生交流的、極為深刻的方式之一。繪畫是直觀而迷人的──不僅是一種觀察的方式,也是一種理解我們所看到的事物的方式。
《去倫敦上繪畫課》匯集了與皇家繪畫學校相關的當代藝術家和教師的一系列反思和創作見解,並附有該校校友所繪製的豐富圖畫,以及過往和現今的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從對藝術發展的探索,到重新看待世界的、簡短而富有想像力的各種方法,《去倫敦上繪畫課》將繪畫這種藝術形式,重新定位為當代世界的重要力量。
本書充滿熱情地倡導繪畫一事,認為繪畫既是深層的、個人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對於為了自己的藝術實踐而尋找各種新靈感的藝術家們──無論繪畫經驗的多寡──來說,這本書會是他們寶貴的旅伴。
各方推薦
【專業推薦】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 王傑的繪畫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教授 朱友意
繪畫創作者 李炘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吳宥鋅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祕書長 游文玫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藝術創作博士/藝術教師 韓毓琦
▼鉅細靡遺地呈現出這個古老的創造形式所能展現出無止境的現代形式,而這正是人類創造力無窮盡的一個證明。__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 王傑的繪畫課
▼開放而多元的繪畫觀點探索,詮釋繪畫於當代藝術創作的可能性。__國立臺灣師範美術學系專任教授 朱友意
▼這些獨特觀察與描繪的方式,會使內心澄澈而坦率。指引你成為一個藝術自由人。__繪畫創作者 李炘明
▼這或許不是一本讓你畫技突飛猛進的書,但它是能讓你對繪畫重新獲得新認知與見解的書。__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吳宥鋅
▼閱讀此書如同到倫敦上繪畫課,它將刺激你提筆創作的慾望。__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祕書長 游文玫
★★海外讀者 好評推薦★★
精采絕倫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所以讀到收尾的時候,我很難過──真希望能繼續讀下去,期望未來會有「續作」問世。這不是一本關於繪畫技巧的書,也不是另一本教你「如何畫畫」的書。這本書探討了「為何」繪畫這件事,以及書中許多藝術家的想法。我非常喜歡書中所介紹的多種不同的繪畫風格,並且深獲啟發。強烈推薦這本書!
_KJF
大大鼓舞人心的絕妙好書
愛死這本書了。從拿到手的那一刻開始,我就一直認真地在閱讀。能夠激發靈感的、豐富的色彩跟大量的插圖,還有對於繪畫實踐一事的諸多觀察。儘管這本書不是教繪畫技巧一類的指南叢書,但還是有一些令人興奮的畫畫練習──不是平凡無奇的那種喔──可以嘗試。全書都是在討論當代一些最令人感到興奮的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及他們的繪畫行為。
這本書分為畫室空間、開放空間和內在空間,每個段落都會有七到八個供稿者。強烈推薦。
_ 黛比.歐爾 (Debbie Orr)
對於我們這些熱愛畫畫的人來說,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精挑細選了各種繪畫風格和繪畫媒材,非常適合在需要靈感時翻閱。
_ 彼得.賈維斯 (Peter Jarvis)
無懈可擊的好書
製作精美,便於攜帶和閱讀,價格合宜。
文章都寫文筆優美、富有個性及洞察力。
豐富多樣的畫作都很賞心悅目。
文字和圖畫都很有挑戰性,會讓人想拿起畫材,開始創作。
_莎拉.C (Sarah C.)
美妙而高品質的學習時光!
出色而令人驚嘆的好書,值得細細品味、深入閱讀──我一直期待能擁有這樣的一本書!
_ 山姆.墨菲
提供了多樣化的觀察方式,能幫助我們理解眼前所見的事物。
提供了一系列的繪畫風格、繪畫方法和繪畫態度。重新燃起了我對畫畫的興趣和渴望。
_ 安德 (and)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朱利安.貝爾 (Julian Bell)
自由職業畫家,他的作品類型包括酒吧招牌、壁畫、肖像畫,以及敘事性的全景作品。他也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倫敦城市行業協會藝術學校(City&Guilds of London Art School)及坎伯韋爾藝術學院 ,並為《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等雜誌撰寫有關藝術的文章。出版《世界之鏡:新藝術史》(Mirror of the World: A New History of Art)、《什麼是繪畫?》等作品。
茱莉亞.包欽 (Julia Balchin)
在2010年加入了皇家繪畫學院的團隊,現任教育與組織單位的主管。作為一名策展人跟藝術史學家,她持續將自己的藝術實踐視為一種觀察和思考的方式。她曾經住在荷蘭、澳洲、墨西哥跟西班牙,現在則在倫敦生活及工作。她每天都會畫畫。
克勞蒂亞.托賓 博士 (Dr Claudia Tobin)
是劍橋大學李佛修姆青年教授獎助金(Leverhulme Early Acreer Fellowship)得主,並在劍橋大學耶穌學院擔任助理研究員。在皇家繪畫學院,克勞蒂亞負責策畫有當代藝術家、藝術史學家及藝評人參與的「演講與對話系列講座」(Lecture and Conversation Series)。
譯者簡介
朱浩一
已出版譯作二十冊,類型包括童話、繪本、傳記、小說、科普、身心靈、教養等。除翻譯曾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外,小說、散文、童話等創作也數度獲獎,獎項包括台北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花蓮文學獎、菊島文學獎等。亦以短篇小說集《艋舺奇幻調》創作計畫,獲國藝會2022-1期常態補助(文學類)。以翻譯工作需要的深度閱讀,滋養創作的文字;以創作文字需要的多變表現,豐富翻譯的可能。工作邀約或聯繫,請寄至:luketsu@gmail.com
目錄
前言 凱薩琳.古德曼_19
一開始…… 朱利安.貝爾_21
STUDIO SPACE 畫室空間
引言 朱利安.貝爾_29
把注意力放在個體身上 伊絲貝爾.麥耶斯科夫_38
寫生教室 湯瑪斯.紐伯特_48
注視與聆聽 艾琳.霍根_60
技巧與願景 約翰.萊索爾_70
作為視覺辭典的展覽館 安.道克_80
臨摹古代雕塑 伊恩.詹金斯_92
當一個模特兒 愛絲莉.林恩_100
OPEN SPACE 開放空間
引言 朱利安.貝爾_111
從畫室到街頭 提摩西.海曼_120
去了解一座城市 麗莎.丁布羅比_130
建築:作為畫面中的物體 馬丁.蕭蒂斯_142
他人的領域 馬克.凱扎拉特_150
實地考察 威廉.費佛_162
在開闊的鄉間尋找和創造 丹尼爾.查托_170
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 克萊拉.德拉蒙德_180
INNER SPACE 內在空間
引言 朱利安.貝爾_197
筆觸,身體,空間 伊文.克萊頓_206
繪畫療癒 愛蜜莉.哈沃斯-布斯_216
臨摹電影 凱薩琳.古德曼_226
走在自己的創作之路上 莎拉.皮克史東_234
文字與圖像:兩條河流的交會之處 蘇菲.赫克斯黑莫_246
現在繪畫中 迪利普.瑟爾_256
供稿者_268
延伸閱讀_274
圖片版權_275
謝詞_278
序
前言
位於倫敦東部肖迪奇(Shoreditch)的皇家繪畫學院(Royal Drawing School),係由威爾斯親王殿下和藝術家凱薩琳.古德曼於二○○○年創立。皇家繪畫學院最初只有一個畫室跟四十名學生,如今每週接待參與不同課程計畫的一千名學生。
最早,皇家繪畫學院的創立,是為了因應當時迫切的情況。在一九九○年代及二○○○年代的藝術教育中,存在著某種古怪的堅持:寫生練習已不再重要,已是明日黃花。但這種觀念只持續了幾年的時間就消褪了。一如我們所知,每位藝術家都會通過繪畫,來進行視覺思考、感受,並探索他們的內心與外部世界。許多人覺得跟自己的繪畫作品相當密切,以至於這些作品經常會讓他們覺得害羞或難為情。這些作品彷彿是一扇窗,讓他人得以直接窺見他們的內心世界或他們的夢想──我總覺得,這就是人們之所以會說「我不會畫圖」的原因。想當然耳,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作畫也常在作畫──無論是真的動手,抑或只是在我們的腦海中天馬行空地描繪。
繪畫可以是一種明確而直接、深刻、親密、出人意表、趣味,或咄咄逼人的行為。無論是在視覺或思維的層面,繪畫透過最為有限的方法,賦予當代藝術家一些極具難度的成長機會,讓媒介之間的自由轉換成為可能。在人類的眾多活動中,繪畫是裡面最簡單卻也最錯縱複雜的一個,涵蓋了廣泛的實踐與詮釋。
繪畫是我自我教育的一部份。我每天都會繪畫,這是美術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繪畫並非一種具體的事物,而是指去選擇姿勢、動作跟精確度。我始終認為繪畫能夠推動所有的作品向前發展;能夠開啟一扇窗,引領我們邁向下一個發現。我的生活不能沒有繪畫。
在創建皇家繪畫學院時,讓我感興趣的對象,是那群堅信寫生練習很重要的藝術家。繪畫學院的開校,恰逢倫敦大學學院斯萊德美術學院(the Slade)及皇家學院學校(Royal Academy Schools)的寫生教室關閉──這些地方曾經是在倫敦要研習寫生的重鎮。當時的繪畫教學都帶有強烈的道德目的──你畫出的是一張所謂的好畫,或是一張差勁的畫──而人們也都遵循那樣的價值觀。我認為皇家繪畫學院可以補足這種價值觀中的缺憾。在我看來,有一些學生仍然希望能夠獲得高品質的教學及繪畫練習。
與此同時,藝術界也在爆發性地發展,變得更加國際化和全球化。創辦這所學院,也是為了聚集那些需要一個共同社群的學生。我們透過一年制繪畫課程(the Drawing Year)及現在的一年制基礎課程(the Foundation Year),來提供這樣的社群感。這所學院提供了一個富有支持又生氣勃勃的環境,讓學員得以持續探索繪畫技巧。我們相信,實際作畫能夠強化表現力與觀察力;而積極參與你我身旁的可見世界,能夠帶來概念上的創新。
繪畫,是各行各業用來表達闡述的核心方式。繪畫能帶給人們視覺上的確信,而這種確信他處難覓。無論你用來繪畫的材料是蠟筆、顏料或黏土,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繪畫能產生一股電流,而藝術便從中誕生。
在《去英國上繪畫課》這本書裡,匯集了本學院中的各種繪畫方法,涵蓋了一系列的藝術實踐。在接下來的內容中,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家們探討了各種繪畫方式,並將其視為一種去思考、觀察與理解的方法。
凱薩琳.古德曼 (Catherine Goodman)
詳細資料
ISBN:9789861798509
叢書系列:討論區
規格:平裝 / 280頁 / 20 x 27.5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