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電影與文化冷戰:美國東方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起源
預計配送時間: 3-5個工作天,順豐到付
預計送達時間:順豐快遞3-5天(香港),貨到付款。
預計配送時間: 3-5個工作天,順豐到付
預計送達時間:順豐快遞3-5天(香港),貨到付款。
內容簡介《電影與文化冷戰》探索了冷戰政治高峰時期,新興獨立國家和殖民國家之間的跨國合作和競爭,如何塑造戰後的亞洲電影。新經濟格局和早期電影創業家間共通的戰後經驗,受到冷戰政治、美國文化研究,以及1950年代和1960年代更加旺盛的研究方法文化流動所影響。根據冷戰時期因「不解盟」運動的影不斷擴張而形成、打破和重建的國際關係,以此脈絡下全面重建亞洲電影史。
作者闡明了當時東亞和東南亞電影界高層、創意人員、政策制定者及學者力要求他們受好萊塢啟發的產業體系提高,進一步擴大市場,及其文化產品的貿易。片人聯盟,共同主辦亞洲影展,並共同製作電影。霸權的產物。政治和製度各方面的連結。
學界推薦
王萬睿|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 王潔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施茗懷(Evelyn Shih)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副教授孫鬆榮|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柏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助研人員謝欣芩|國立台灣研究所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依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尚埈 李相俊
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共同編輯:韓流2.0:社群媒體時代的韓流(密西根大學出版社,2015)、重新發現韓國電影(密西根大學出版社,2019)、韓國電影產業(密西根大學出版社,2024)、重新映射韓國電影產業(密西根大學出版社,2024) Cold War in Asian Cinemas (阿姆斯特丹大學出版社, 2024),以及Routledge Companion to Asian Cinema (2024)。最佳論文獎,目前正在撰寫其最新專書目的地香港:韓國電影與華語電影院的邂逅。
譯者簡介
萬象翻譯股份有限公司(Linguitronics Co., Ltd)
1993年成立,提供口譯、撰稿、版面與多媒體編輯等服務,具備ISO 9001: 2015及ISO 17100: 2015認證,名列世界百大語言服務供應商。
鄧冰瑩
在雪梨大學英語系修完研究型,完成關於中國大陸武術與黑幫電影的論文。 ’(Chineseness)”,同時也對後殖民文化與文學感興趣。
校譯者簡介
應修平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宗怡
紀實影像創作者,關心緊急搶救火災及行動能力,因而投入流圖博紀錄與研究,就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博士班。
王梵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
審校者簡介
楊子樵
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研究博士,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文化研究國際中心研究員。
目錄導讀|地緣政治的一部分與感官/子樵《電影與文化冷戰》中文版作者序
致謝縮寫前言|文化冷戰與亞洲電影網絡的誕生
第一部:第一個網路第一章∣亞洲基金會的電影計畫第二章∣FPA、美國宣傳和戰後日本電影第三章∣奧斯卡光臨亞洲!
第四章成立反共製片聯盟第五章將亞洲電影推向世界
第二部分:第二網路第六章∣發展型國家製片廠的興衰第七章∣香港、好萊塢與網路的終結
結語|從亞洲到亞太
附錄一|延伸閱讀推薦書目 附錄二|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