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模糊的圖像通常不是我們需要的嗎?」維根斯坦的這句話現在又出現了,闡明了「模糊」在我們拍賣中存在的必要性。
本書以不只是史的角度,詳細地藝術整理了「模糊」這個至今仍為當代所熟悉與慣用的圖像/圖像特徵及技法術語,其類型與承載的意義,以及所衍生出的覆蓋圖像史、科學史、感知史與文化史的上述問題。能駐足於事物平庸、膚淺而無足輕重的表面;攝影技術發明之後,「模糊」又是如何成為攝影師成為證明攝影也是一門藝術的手段;以及今日的香水,我們仍將LOMO相機與商業攝影手法去追求「模糊」效果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模糊」本身其實並不模糊,而且還非常有趣。
書籍特色
本書主要探討「模糊」這個自西方文化史與科技史,滲透到全球包含繪畫、攝影、於是動態影像的視覺藝術領域之重要的創意與美學議題。
本書以不只是史的角度,詳細地藝術整理了「模糊」這個至今仍為當代所熟悉與慣用的圖像/圖像特徵及技法術語,其類型與承載的意義,以及所衍生出的覆蓋圖像史、科學史、感知史與文化史的上述問題。能駐足於事物平庸、膚淺而無足輕重的表面;攝影技術發明之後,「模糊」又是如何成為攝影師成為證明攝影也是一門藝術的手段;以及今日的香水,我們仍將LOMO相機與商業攝影手法去追求「模糊」效果到底又是為了什麼…
「模糊」本身其實並不模糊,而且還非常有趣。
書籍特色
本書主要探討「模糊」這個自西方文化史與科技史,滲透到全球包含繪畫、攝影、於是動態影像的視覺藝術領域之重要的創意與美學議題。
作者簡介
烏利西(Wolfgang Ullrich)
德國藝術史學家與文化科學家。 ) für Gestaltung, Karlsruhe)擔任藝術史與媒體理論教授。 2015) )
譯者簡介
胡育祥
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專長文化、旅遊、科技與研究,譯有《大眾旅遊的社會現實》、藝術旅遊與旅遊史多篇文章。
詳細資料
國際書號:9789869834728
規格:平裝 / 252 頁 / 15 x 21 x 1.26 cm / 普通級 / 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