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瀏覽十週年增訂新版】
預計配送時間: 3-5個工作天,順豐到付
預計送達時間:順豐快遞3-5天(香港),貨到付款。
預計配送時間: 3-5個工作天,順豐到付
預計送達時間:順豐快遞3-5天(香港),貨到付款。
作者: 安藤忠雄
譯者:褚炫初、王筱玲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發佈日期:2023/07/06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只要心中有希望,人就可以永遠活在青春裡。
失去五個器官仍在當前工作中繼續努力,
世界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永不放棄的奮鬥故事!
──關於作者的話&簽名列印扉頁──頁
首刷指示!
只要翻開此頁,就可以在現有的強度下方便大師勇敢的活動。
希望讀者們也能朝著光亮的方向前進!
★弘十年,完整記錄建築大師的人生故事 ★上市至今反思不斷,建築家、設計家等推薦的必讀之作 ★安藤忠雄高度重視,增補內容與訪談,將這十年來的經歷毫無保留呈現
沒有學歷與人脈,自學自立拓展無限可能,
在忐忑不安的年代,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正因為如此,
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
在大阪工業區成長,從一個愛打架的小孩到走上道路建築,
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這本書集中,
坦然闡述家不斷與現實對抗的建築作品之真實面貌,
紀錄生命中影響他眾多的良師益友與家庭故事,
並認真剖析面對各類建築案的困難及奮鬥歷程,
不改初心且期許以一己之力擴散,
為下一代帶來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學習的熱情。
熱情推薦
(依姓筆畫排列)
李清志∣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姚仁喜∣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創辦人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蔡長海∣亞洲大學短片人劉育東∣亞洲大學講座教授謝宗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安藤忠雄(Ando Tadao)
1941年出生於大阪。
自學建築,遊歷歐美各地。
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
曾任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97年就任東京大學教授,2003年轉任榮譽教授。
1979年以住吉長屋榮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1991年在紐約近代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3年在巴黎龐畢度中心舉辦了個展。
1993年日本藝術學院建築獎。
1995年美國普利茲克獎。
2005年國際建築家協會(UIA)金獎。
2010年獲贈文化獎章等獎項。
2015年獲得義大利的星勳章及高級將領勳章。
2021年法國政府授勳法國榮譽軍團章之指揮官勳章位,為日本建築家首次獲得。
代表作品有:住吉長屋、光之教會、地中美術館、巴黎證券交易所等。
著作有:《建築家安藤忠雄》、《邊走邊想:安藤忠雄永不落幕的建築人生》、《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談建築》、《安藤忠雄的都市徬徨》、《連戰連敗》 》、《安藤忠雄洞察指南安藤忠雄與記憶》等。
譯者簡介
褚炫初
出生於台北市。
退出京都同誌社大學新聞學專攻(現改為媒體學科),早稻田大學亞太研究所。
1999年921大地震隨日本NHK電視台赴災區拍攝紀錄片以來,擔任建築、設計美學、品牌行銷等相關領域的大型演講、招商說明會、記者會、專業教育課程之同步∕逐步口譯至今,曾任GTDI有限公司設計公司台灣代表。
現為專職日文口譯員及自由文字工作者。
王筱玲
曾為工作室出版社、《每日》中文版、《美術手帖》特刊中文版主編,現為自由編輯工作者。
原文有:《小星星通信》、《圖說西洋美術史》、《寂寞的大狗》、《東大爸爸寫給我的日本史》等。
目錄前言建築家的工作/靠自學找到天職接送母親娘家當養子/嚴格又溫柔的外婆意料平等/初次大病不安中學老師/「數學之美」與熱心教導拳擊/跟著弟弟踏入職業之路升大學的希望/因家計與學力死了心建築行腳/深受丹下作品感動藝術的感性/年輕人齊聚一堂互相激勵家庭/事業上與妻子相互支持決心達成目標/午休苦讀考軍人旅行/隻身遊走歐洲七月大阪/親切熱情的城市到六十年代/文化先鋒們正活躍事務所的規則/自備工作用具工作室/加蓋買來的房子住吉長屋/屋外沒窗,光線來自中庭光之教會/跨越預算的障礙神戶市北野町/醞釀重新開發的機運藝術家同志/生命結束前要追求美海外個展/MOMA展覽會/龐畢度喬治亞先生/自由豪邁的經營者直島/練感性的藝術之島阪神、淡路大地震/團結一心完成重建在美國大學執教/教學是東京大學的一種國際交流任教/全是努力玷污的學子連戰連敗/不屈不撓地挑戰堅強的女性Ⅰ/激發孩子潛力的空間穩固的女性Ⅱ/為了創造藝術的空間賽維利亞萬博會/發揮團隊的力量瀨戶內/種樹恢復美麗的風景表參道之丘/留下「心靈風景」的建築在東京灣的「海上森林」/垃圾山變成綠森林櫻之會‧平成的廊道/靠民手繪打造活力城市東日本大震災/戰後日本最大的危機擔負未來的孩子們/培育獨立自主的教育人生一百年/為了優雅地變老需要努力第二次的大手術/失去五個器官人生也不放棄童書之森/向培育我的社會報恩【對談】山極壽一/童年時如果失去童心,人就不會成長代表作品
序前言
這世界上,真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僅是病毒限製本身,為了防止感染擴大以及對人事物的移動、造成經濟活動中斷等接二連三的影響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說誇張也不過分的恐慌狀態。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軍事攻擊,使得新的戰爭開始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會有戰爭呢」的悲觀想法。情況,遍及整個世界,在相距甚遠的島嶼上,我們的生活也受到了歧視。文化上的博大,深刻體會到「地球只有一個」。
經過數月後的今天,仍看不到停戰的可能。一個看不見的未來的一片黑暗中。
要如何突破這個難關呢?能看見了,因為自己不前進的話,是絕對看不見出口的。
事實上,我就是走在這種看不見光的不安人生中。沒有學歷也沒有社會背景做後盾,從打地基那樣開始工作。的今天,應該都是因為徒手空拳起步的時候,一直抱著著「這裡搞砸了」這種戰戰兢兢業業的緊張感,以及「如果沒有(工作)的話,就自己創造吧」但也不是因此就開拓出一條路。
只要認真活著,有時也會出現總部。
即使沒有錢、沒有能力或後盾,「沒有也沒有的辦法」一樣活下去可以。的經濟成長之後,就看不見未來,在時代中隨波逐流。的生存意義、根本願景。
而那與深究「為了社會,自己能夠做」是一樣的意思。建築設計發起的市民參加型種樹運動,以及去年九五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和二○一年的東日本大震災這兩個場大災難之後成立了遺孤育英基金。建築家本業相關的活動,我向社會學習,了解與人一起創造「工作」的喜悅。
美國的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在獲得巨額財富之後,作為回饋社會並建立了卡內基音樂廳等文化設施,同時也映射給世界各地兩千五百間圖書館。 ,我也希望跨越自己的職業,在我做得到的範圍內,向培育我的社會報恩。的土地上,用寄贈的形式,由我來蓋建築,最重要的藏書的準備、運作資金,再依市民的願望向個人或企業資助。的大人物擔負著未來孩子們的禮物。
在大阪中之島建好第一間之後,第二間設在與震災重建相關的岩手縣遠野市,而二○二二年春天,第三間在神戶東公園(KOBE EAST PARK)啟用。正在建造另外三本「書之森」。而飛。 我於是覺得他們的笑容象徵著我人生中的喜悅,大概是因為擔負著未來孩子們的存在本身,不就是社會的希望之光吧。
我在二○○ 那些九年和二○一四年兩度接受了癌症手術,失去了膽囊、膽管、十二指腸、胰臟和脾臟共五個器官。面對社會的緊張的日子就是我的「生命」。
美國詩人塞繆爾·烏爾曼(Samuel Ullman)如此謳歌:
“只要心中存有希望,人就可以永遠生活在青春裡。”
直到最後不忘挑戰的精神,追求永遠的青春,目標是永遠保持未成熟,青澀的青蘋果生活態度。
詳細資料
國際書號:4711132383997
叢書系列:人物
規格:精裝 / 272 頁 / 12.8 x 18.8 x 3.8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